如果說上半年因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快、出口退稅率下調、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漲價、從緊貨幣政策等成本因素影響了紡織行業(yè)運行,那么下半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百年一遇的華爾街金融風暴來勢更為兇猛。華爾街金融風暴使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股市連連破位下挫,失業(yè)率增加,消費信心和消費指數下降,全球經濟面臨全線衰退考驗。受此環(huán)境影響,我國紡織行業(yè)毫無例外地被卷入其中,紡織品出口增速大幅減緩,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原料行情背離價值一落再落,紡織從業(yè)人數聚減。生產、出口、效益均創(chuàng)下了2001年來的增速最低點,棉花價格"/>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在线观看不卡人成视频|日韩美人妻有码无码专区|国产精品无码一二区免费|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免费看一区二区|欧美一区二区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我要找信息

熱門關鍵字:

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錦橋視點>正文

金融風暴讓紡織業(yè)更為艱難

                     

 
        如果說上半年因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快、出口退稅率下調、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漲價、從緊貨幣政策等成本因素影響了紡織行業(yè)運行,那么下半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百年一遇的華爾街金融風暴來勢更為兇猛。華爾街金融風暴使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股市連連破位下挫,失業(yè)率增加,消費信心和消費指數下降,全球經濟面臨全線衰退考驗。受此環(huán)境影響,我國紡織行業(yè)毫無例外地被卷入其中,紡織品出口增速大幅減緩,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原料行情背離價值一落再落,紡織從業(yè)人數聚減。生產、出口、效益均創(chuàng)下了2001年來的增速最低點,棉花價格回復至2006年10-11月份的最低谷水平。
    一、生產萎縮,增速破10%,增速為2002年來的新低。今年1-8月,全國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生產棉紗1406萬噸,同比增長9.3%,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9.4個百分點,是自2002年來首次增速破10的一年(另據最新,9月份全國產紗190.5萬噸,同比增長6.8%,1-9月累計產紗1597.9萬噸,同比增長9%)。生產化纖1593萬噸,同比增長3.1%,增速同比回落15.2個百分點,增速創(chuàng)化纖生產史來最低點。服裝生產132.97億件,同比增長5.7%,增速同比回落8.6個百分點,為2001年來的增速最低。2001年來各年紗、化纖、服裝生產增速情況如下表:
    

年份

紗產量增速%

化纖產量增速%

服裝產量增速

2001

7.59

18.42

13.19

2002

15.79

20.11

8.53

2003

16.08

17.55

13.76

2004

18.54

20.29

15.05

2005

23.61

14.75

16.84

2006

19.86

12.94

11.86

2007

16.69

18.04

15.04

2008.8

9.31

3.07

5.69

2007.8

18.69

18.32

14.31


    
   二、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大減,出口比重逐年下降,服裝出口形勢十分嚴峻。據海關統(tǒng)計,今年前8個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189.67億美元,同比增長9.2%,是自2001年來增速最低的一年,增速同比大幅回落10.1個百分點。其中紡織紗線及制品出口439.34美元,同比增長22.5%,增速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服裝及附件出口750.33億美元,同比僅增長2.6%,增速大幅回落19.8個百分點,增速為歷年來新低。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國商品出口比重也呈逐年下降態(tài)勢,由2001年占全國1/5的水平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14.1%,今年又降至12.7%。紡織品出口形勢尤其是服裝出口令業(yè)內人士擔憂。2001年來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情況如下表:
    

年份

紡服出口
增速%

占全國
比重%

其中紡織品
增速%

其中服裝
增速%

2001

2.4

20.1

-

-

2002

15.6

19.0

22.98

12.01

2003

27.6

18.0

28.23

25.51

2004

20.6

16.0

22.02

17.62

2005

20.9

15.1

22.78

19.92

2006

25.2

14.9

18.59

28.81

2007

18.9

14.1

14.99

20.93

2008.8

9.2

12.7

22.46

2.62

2007.8

19.3

14.2

13.47

22.41


    
    三、效益大幅下滑,化纖行業(yè)尤為突出,減員達4萬余人。據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今年前8個月,紡織全行業(yè)主營收入21338億元,同比增長15.5%,為2002年來增速新低,增速同比回落7.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39.6億元,同比僅增長3.2%,為近十多年來增速最低的一年,同比回落34.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yè)9907家,同比上升22.5%。近1/5企業(yè)虧損,虧損面達21.33%,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3.47%,同比減少0.41個百分點;而主營業(yè)務成本、應收賬款、產成品同比分別上升15.7%、12.5%和16.1%;全員從業(yè)平均人數約1077萬人,同比減員達4萬余人,從業(yè)人員同比下降0.36%。從行業(yè)細分類看,化纖行業(yè)效益滑波情況較為嚴重,前8個月化纖行業(yè)實現利潤47.13億元,同比減少41.97億元,減幅達47.1%。主要財務指標各年度增速情況如下表:
    

年份

收入%

利潤%

人員%

其中行業(yè)收入%

其中利潤%

棉紡織

化纖

服裝

棉紡織

化纖

服裝

2002

15.19

24.80

4.83

 

 

 

 

 

 

2003

24.60

30.26

5.76

26.18

32.05

20.07

28.17

66.07

23.25

2004

25.26

16.22

6.89

26.88

32.89

21.33

12.48

16.06

17.57

2005

26.29

35.81

6.36

 

 

 

 

 

 

2006

21.33

27.96

3.95

 

 

 

 

 

 

2007

22.47

36.99

3.94

21.48

26.3

23.65

39.89

9.26

27.12

2008.8

15.46

3.20

-0.36

16.59

10.00

17.80

13.64

-47.10

10.10

2007.8

22.86

37.39

3.59

22.21

25.89

23.84

39.72

115.00

29.08


    
    四、棉花價格跌速不減,已跌至2006年的低點
    1、現貨棉價大幅跌落,外棉跌幅大于內棉。國內現貨棉價繼7-9三個月分別下跌188、190、638元即千余元后,10月前半個月再跌335元,半個月跌幅2.6%。其中安徽、湖北、浙江、四川均跌400元以上。與此同時,國際棉價自9月份開始也加快下滑,其中9月份指數跌10美分,由77.8美分跌至9月末的67.8美分和10月15日止的61.6美分/磅,折人民幣分別下跌1900元/噸和1250元/噸,跌幅分別為12.9%和9.1%,跌速遠遠快于國內現貨棉價。國內外現貨棉價走勢如下圖:
    

    
    各主產棉區(qū)10月份棉價變動情況
    

    2、期貨市場一籌莫展,成交雖然一般,但多為減平倉運作,價格呈一路大幅下滑態(tài)勢。期貨市場運行圖示如下:
    

    

    

    3、新棉收購2.6-2.8元/斤,遠低于棉農預期,棉農惜售,收購十分清淡。據發(fā)改委官員分析,目前棉花收購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一是棉農對價格的高期望與棉花加工企業(yè)由于利潤低,收購加工較為謹慎,對價格的承受能力有限形成鮮明對比;而紡織企業(yè)資金緊張,同時由于棉花市場資源充裕,企業(yè)堅持隨用隨買,不做過多儲備,致使三方形成僵持、對峙格局。二是美國金融危機及世界經濟放緩,致使我國紡織品出口需求下降,生產相對過剩的情況下價格下滑,從而給其主要原料棉花帶來很大下行壓力。此外農產品價格跌跌不休對棉花價格也形成一定壓力;這其中需要重點說明的棉籽價格的走低,去年棉籽價格的上漲可以說是收購加工企業(yè)的主要利潤來源,然今年以來,受養(yǎng)殖業(yè)影響,棉副產品的需求明顯下降,致使棉籽價格接連走低,使本就疲軟的收購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據悉,目前棉麥比例已經低于1:7,遠遠低于1:8的正常水平,這將直接影響棉農的收入,進而降低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對于棉花市場長期發(fā)展不利。三是資金緊張的矛盾將是本年度收購時期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今年市場風險較大,另一方面市場資金整體緊張,本年度資金的壓力大部分將轉移到農發(fā)行頭上。 四是紡織市場能否走出低迷困境是決定棉花市場何時回暖的關鍵因素,此外國際市場經濟蕭條能否有效控制,也將對中國經濟乃至棉花市場起到直接影響。對于當前低迷的棉花市場,該官員透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當前要確保收購資金按時到位。二是市場如果繼續(xù)低迷,國家近期可能針對新疆棉推出收儲政策,以調控國內市場;三是要千方百計提高棉花的需求,激活紡織業(yè),提高中國紡織企業(yè)行業(yè)競爭力,國家也要在盡可能的情況下降低利潤,對紡織企業(yè)予以扶持,保證紡織業(yè)健康發(fā)展。 四是要提高棉花質量,進一步推進棉花檢驗體制改革,推進第三方監(jiān)管倉庫,引導紡織企業(yè)使用儀器化檢驗的大包棉。
    10月15各地新棉收購行情
    

    [錦橋紡織網信息資訊部]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