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日評(7.25):鄭棉增倉下跌 國內雨水偏多
美棉大幅下跌。歐債擔憂繼續(xù),隔夜外盤股市商品普跌,美棉跌幅加大,12月合約結算價71.03美分/磅,跌116點。美股收盤走低,道指連續(xù)第三個交易日出現三位數跌幅,受企業(yè)財報疲軟及圍繞經濟增長和希臘償債能力的擔憂拖累。 西班牙政府表示考慮申請全面救助。西班牙媒體ElEconomista周二報道,如果歐洲央行不恢復購買西班牙國債降低西班牙的主權融資成本,西班牙政府將考慮向歐盟申請全面救助,以使西班牙在今年余下時間能履行債務承諾,避免立即財務崩潰。報道還說,如果西班牙國債市場持續(xù)承壓,西班牙財政部將失去公開市場融資渠道,將無法應付10月份到期的280億歐元債務。 印度新棉或推遲上市。印度氣象部門報道,西南季風繼續(xù)向東推進,預計中央邦及印度東部、東北部各邦近兩日將迎來降雨。目前印度全國降雨量同比減22%。印度媒體稱,主產棉區(qū)季風降雨異常,新年度棉產量可能低于此前預期。業(yè)內預計新花上市將平均推遲一個月左右,Cotlook預計下年度新花總產為544萬噸,較上次預測調低8.5萬噸。若8月上中旬降雨仍不正常,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棉區(qū)降雨較多,苗情良好。中棉所和國家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監(jiān)測報告顯示,6月15日至7月15日,全國主產棉區(qū)氣候適宜,溫度正常;降雨量偏多、暴雨多;日照時數偏少。分流域看:長江流域6月底-7月上旬大范圍降雨大部旱情解除,但降雨分布不均,旱澇并存;黃河降水較去年和歷年均偏多,其中淮河流域遭遇先旱后澇和旱澇急轉,河南降水量比去年和常年偏多近100mm。西北內陸溫度高,光照足,降雨偏少,有利成鈴。全國棉花“兩萎病”發(fā)生偏輕,但局部漬澇、雹災偏重對生長和收獲面積造成不利影響。 現貨持穩(wěn),雙方仍然僵持。疆棉現貨和已清關外棉報價暫時企穩(wěn),但內地棉紡廠和貿易商對疆棉詢價和采購減弱,一些中小棉紡廠雖然前幾日到倉庫看貨、取樣并商談價格,但由于期貨撮合下跌,觀望情緒上升。25日,江蘇、山東等地倉庫公檢新疆三級棉報價維持在19100-19200元/噸,原單三級疆棉報價略低100元/噸。由于持有疆棉的企業(yè)虧損,對所剩不多的棉花惜售較重;另一方面內地赴疆采購的企業(yè)較少,買賣雙方僵持。 進口繼續(xù)增量市場艱難跋涉。棉紗市場運行平穩(wěn),雖詢價略有增多,但成交較少,紗廠仍以消化庫存為主,個別廠家有小單成交。江蘇紗價持穩(wěn),氣氛清淡,常規(guī)紗走貨相對較好,32S普梳報25400元/噸,精梳電清無結紗報33000元/噸;浙江市場量價平穩(wěn),無太大變化,根據原料不同,一廠家40S普梳較低報24500元/噸,較高報25700元/噸。山東德州C32S棉紗主流成交價穩(wěn)定在25300元/噸左右。紡企經營艱難,采購以小單為主,隨用隨買。 股市創(chuàng)新低,期市多數下跌。25日,上證綜指收跌0.49%,報2136.15點,再次刷新三年多以來新低。歐債危機憂慮情緒繼續(xù)升溫,國內期市多數品種收低,焦炭、PTA兩品種跌逾3%,塑料跌逾2%,大豆、豆粕以及滬鋅、滬銅均跌逾1%;早秈稻、燃油、玉米等品種小幅上揚。 鄭棉增倉下跌。24日,近期鄭棉走勢偏弱,無明顯方向,走勢跟隨外部市場波動。1301收于19210,跌180點。當日總成交22.5萬手,較前一交易日增加4.36萬手。持倉44.9萬手,增加2.59萬手。 受外盤大跌影響,鄭棉低開低走,成交持倉增加。此外,今日撮合大幅下跌。由于配額緊缺,制約進口棉;而地產棉質量好的棉花較少,棉企不愿降價銷售剩余的新疆棉。因此現貨仍然持穩(wěn),但買賣雙方在報價上仍有差距,成交清淡。近期國內普遍雨水較多,關注天氣對棉花生產的影響。 目前的棉花市場,現貨平穩(wěn)和對收儲的樂觀預期對市場有支撐,但由于下游需求不振,對于拋儲的擔憂和傳言一直不斷,加之近期歐債危機再次發(fā)酵,加劇了市場的疲態(tài)。今日下跌后形態(tài)進一步弱化,建議觀望或短線操作。 棉花及紗線、坯布價格風險防范咨詢:銀河期貨青島營業(yè)部 劉耀 電話:0532-80661672 QQ:75088936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