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綸長絲:成本定后市
2012年新年伊始,美伊爭端近于白熱化,不管是上游原料市場還是下游紡織市場都在談論戰(zhàn)爭將對油價產生的影響。而在滌綸短纖行情上揚之時,滌綸長絲并未出現搶眼表現,主要受制于裝置負荷長期保持高位。那么,長絲市場后期走勢究竟如何? 首先,滌綸短纖在2011年四季度的限產主要還是無力承受負利潤帶來的壓力,而近期短纖利潤已經出現較大提升。在如此高額利潤的誘惑下,短纖企業(yè)后期提高開工率在所難免。一旦供應增量,短纖企業(yè)的主動權未必會比長絲企業(yè)強。 其次,在成本因素上,因為美伊之間的爭端,原油價格一直在高位振蕩;同時因為在原油合同條款上有一定爭議,中國在今年年初已經減少從伊朗進口原油。但多數輿論認為,美伊之間的爭斗難以引起軒然大波,所以原油在前期并未出現特大漲幅。不過雪上加霜的是,南蘇丹宣布從1月28日起全面停止石油生產。雖然南蘇丹原油日產量僅為35萬桶,但多重地緣政治因素聯合發(fā)力或引發(fā)原油價格出現更大波動。南蘇丹的此次停產將會導致亞洲煉廠原料供應愈發(fā)緊張,其主要買家中國和日本勢將爭奪替代品,進一步推升油價的可能性頗高。一旦原油價格出現攀升,下游產業(yè)鏈各產品勢必出現跟漲。 再次,此前預計PTA在2012年將出現急速增長的局面,目前看來并非如此。自今年年初珠海BP擴產PTA之后,到5月前后幾乎不會出現PTA新增產能投產;即使桐昆、遠東都能如期投產,但其實際貨源進入市場基本要到三季度,因此上半年PTA市場幾無增量投放。 反觀下游聚酯產業(yè)鏈,算上2011年年末投產的宿遷彩塑30萬噸聚酯項目,目前計劃一二季度投產的聚酯產能預計達到400萬噸~450萬噸,上游PTA擴能速度與下游聚酯擴能速度很不匹配。這樣不平衡的局面要到四季度PTA裝置集中投產之后才能有效緩解。2012年三季度后期開始,翔鷺、恒力、逸盛等裝置都將陸續(xù)投產,屆時,由于PTA產能的大量釋放,聚酯市場的供需主動權才能從PTA工廠手中適度轉移至下游。 MEG方面,雖然2011年年末通遼金煤向華東輸出第一批煤制乙二醇產品,但因紫外線透光率還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依舊不能應用于聚酯產業(yè),所以短期內MEG的供需依舊是支持其價格的關鍵點。 下游紡織行業(yè)面目前臨的形勢的確不利,但回想2011下半年,在紡織行業(yè)同樣面臨窘境的時候,聚酯大盤尤其是滌綸長絲產品仍然出現明顯漲勢,下游買漲不買跌的心態(tài)依舊存在。 僅從目前家紡行業(yè)情形看,依照部分企業(yè)在特定時期的庫存周轉情況,其在2011年庫存達到高位之后已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但多數企業(yè)2011年同期的庫存天數仍然高于2010年或往年同期;而春節(jié)長假之后,下游紡織企業(yè)復工進度稍顯緩慢,短期內下游需求若不能集中放量,將對長絲企業(yè)庫存的轉移產生負面影響。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