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的“庫存危機”成謬論
“網上廣為流傳的‘全國服裝企業(yè)庫存夠國人穿3年’的說法是謬論。”12月7日,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在中國服裝協會舉辦的關于“當前服裝行業(yè)經濟運行情況以及近期媒體所關注的一些問題”的媒體溝通會上這樣說。 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陳玲等以及受邀的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紡織報、服裝時報、中國商報、中國企業(yè)報、中國經營報、第一財經、財經網、新浪財經等新聞媒體參加了此次媒體溝通會。 記者:目前,有報道稱中國服裝行業(yè)陷入“庫存危機”。對此,您怎么看? 王茁:庫存是服裝作為季節(jié)性終端產品在經營過程中所體現的行業(yè)特性。目前,隨著國內市場消費疲軟,一些服裝品牌出現了庫存量有所增加的狀況。但這并不對這些品牌生產經營造成影響,更不能以此認定說服裝全行業(yè)構成了“庫存危機”。 首先應明確的是,存貨是企業(y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的以備銷售的成品,或為了出售仍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以及在生產過程、勞務過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任何行業(yè)企業(yè)都必須保持一定的庫存,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服裝是快消品,因其具有季節(jié)性強、變化快、對存貨的需要程度高等特點。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服裝行業(yè)庫存結構進行進一步分析。 品牌服裝企業(yè),是將自有品牌通過自營、代理、特許加盟等方式進行市場運作的服裝企業(yè),其庫存構成一般包括3種情況,一是產成品倉庫內的備銷、滯銷及殘次品存貨,以及原料倉庫中的備用原輔料和過剩原輔料存貨;二是渠道內的存貨,包括直營店存貨和經銷商存貨;三是在途存貨,即在物流環(huán)節(jié)的存貨。其中,滯銷品、殘次品以及過剩原輔料等,才屬于需要處理的不合理庫存。可以看到,服裝上市公司財報中“庫存”所包涵的范疇明顯更廣,并非僅指一般人概念中的“積壓和滯銷產品”。也就是說,根據服裝上市公司財報中存貨數據來認定其全部為“積壓和滯銷產品”,是不符合服裝行業(yè)特點的,也是不科學的。 除上述“庫存”并非僅指“積壓和滯銷產品”的因素之外,現階段服裝上市公司存貨增加也財務處理方式因素、季節(jié)性因素、合理備貨需要等因素的影響。 同時,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服裝行業(yè)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2012年前三季度產生價值2569.66億元的成品存貨。而根據中國服裝協會計算,2011年,中國服裝內銷額達1.4萬億元,2012年預計將達1.7萬億元。根據這些數據,我們認為,目前部分媒體“全國服裝企業(yè)庫存夠國人穿3年”的說法,缺乏對服裝行業(yè)的正確認識,是極不負責任的。 存貨水平的確會影響下一個銷售周期經銷商的訂貨和銷售計劃,但對于目前引起各方關注的服裝行業(yè)庫存問題,我們認為,總體上上市服裝公司存貨水平尚處于可控范圍,大部分企業(yè),乃至全行業(yè),未達到“危機”地步。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國內部分品牌服裝企業(yè)的確有庫存不合理增長的情況,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對市場的預測信息和實際情況不符,造成銷量低于預期而導致庫存增加;二是在資本市場的壓力下,部分服裝品牌存在一味追求速度的做法,開店、生產速度都大幅提高,但其單店平效下滑,造成庫存增加;三是部分企業(yè)的物流管理水平、信息管理水平等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反應速度較慢,從而產生庫存積壓。 記者:許多服裝企業(yè)在談零庫存。零庫存可以實現嗎? 王茁:零庫存還是可以實現的,比如一些定制、代銷為主要產銷模式的企業(yè),就可以出現零庫存。 記者:聽聞一面料商在賣3年前的庫存,您怎么看? 王茁:確實存在企業(yè)將今年賣了以后的服裝封存,3年以后換標再賣的情況。因為他們對自己生產的服裝有信心,不愿打折去賣,這是企業(yè)自身的經營策略。 記者:您認為同質化是造成產品積壓的一個原因嗎? 王茁:是這樣的,但是這不是品牌自己的問題,這和營銷體制有關。目前,尋找代理的營銷體制是中國服裝企業(yè)的主要營銷體制。而代理商以追逐利潤為目的,往往會要求品牌所有者在違背自身意愿和市場規(guī)律的前提下,大量生產暢銷款。所以代理商所占比例就是一個平衡點。當代理商所占比例達到某個比例時,代理商的話語權就會占主導。品牌商在生產服裝的過程中,既要保留自己的風格,又要迎合市場需求,這是與代理商的博弈之后的結果。從宏觀來看,未來的市場發(fā)展會使產品越來越細分化,大家將越來越重視這個工作,相信中國未來的服裝品牌將越來越個性、越來越鮮明。 記者:品牌應該如何選擇自營和代理的比例? 王茁:每個服裝品類都會根據品牌和經營特點的不同,選擇自營和代理的比例,力求達到一個平衡點。最終目的,是使自己的產品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 記者:我們和國際化品牌的差距在哪里?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努力? 王茁: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下,ZARA、H&M等國際快時尚服裝必然會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將不得不面臨和國際化品牌全方位的競爭。一方面,國際化品牌渠道下沉。另一方面,我國服裝品牌國際化的戰(zhàn)略初步開始走品牌升級、品牌渠道上升的道路,會面臨與國際品牌的品質、創(chuàng)新、社會責任、快速反應能力等方面的正面較量,我認為這是好事。鹿死誰手,尚待時日。 記者:企業(yè)應該選擇哪些正確的方法來處理不合理庫存。 王茁:當前,對產生的不合理庫存,服裝行業(yè)和企業(yè)已經高度重視,各公司也紛紛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消化庫存。比如,通過產品規(guī)劃、定價控制等多各種手段,調節(jié)生產采購及銷售訂貨規(guī)模,提高市場預測能力;通過網絡線上銷售,開辦折扣店,加大促銷力度;加強內部管理,提高信息化控制、終端銷售能力,對貨品進行有效調撥等。 從最近的三季報可以看出,通過以上措施,部分上市公司庫存情況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與此同時,11月份服裝內銷呈現一定的向好跡象,這也對服裝企業(yè)庫存消化工作的推進,產生積極影響。 記者:針對近期部分運動品牌上市公司出現“關店潮”、大力打折的情況,您怎么看? 王茁:前一段時期,上市公司由于資本增長的需要,需要多開店,而開店速度過快會導致平效不高的店鋪關閉。而打折促銷是市場經濟下商家常用的營銷手段。 記者:消費者普遍反映國內品牌價格貴,您怎么看? 王茁:服裝價格的上漲是自發(fā)性的市場行為,會隨著市場經濟的調節(jié),在目標消費群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成本傳遞。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