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GB 1103.1《棉花細絨棉鋸齒加工》新標準
9月1日,我國GB1103-2012《棉花細絨棉》棉花新標準將正式實施,原細絨棉國家標準(GB1103-2007《棉花細絨棉》)將不再使用。 鑒于棉花細絨棉存在鋸齒加工和皮輥加工兩種不同加工方式,因此將GB1103-2012《棉花細絨棉》修訂為兩個國家標準,即GB1103.1《棉花細絨棉鋸齒加工》和GB1103.2《棉花細絨棉皮輥加工》,其中鋸齒棉標準采用顏色分級指標體系,皮輥棉標準仍維持品級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棉花市場上流通的細絨棉98%是鋸齒棉。所以對于新標準的修訂,人們更多關注的是GB1103.1《棉花細絨棉鋸齒加工》內容的變化。本文將著重分析GB1103.1《棉花細絨棉鋸齒加工》(以下簡稱新標準)的內容變化及帶來的影響。 新標準的最大變化是將棉花分級從“品級”提升到“顏色級”,棉花檢驗將從傳統(tǒng)的人工感官檢驗上升到機器檢驗,實現說是從“人”到“器”的質的飛躍。 新棉花標準更注重棉花的內在質量,含雜率、異性纖維、短絨率等與棉紡企業(yè)實際生產需要密切相關的指標在標準里有更充分的體現,這對棉紡企業(yè)來說更加有利。新標準的發(fā)布實施,將改變過去依靠檢驗人員感官檢驗的傳統(tǒng)檢驗方式,采用大容量棉花纖維檢測儀快速檢驗棉花質量,實行以顏色級為棉花的分級標準,全面實現對大包型成包皮棉的儀器化逐包檢驗,從而實現對棉花內在質量的科學、客觀評定。 新標準有望解決品級指標與實際使用脫節(jié)現象嚴重、特殊市場環(huán)境下棉花摻混現象突出、棉花內在質量的各項指標沒有完全發(fā)揮作用等現實問題。 質量要求追求細致化 內容 鑒于棉花細絨棉存在鋸齒加工和皮輥加工兩種不同加工方式,而目前的棉花顏色分級體系是基于鋸齒細絨棉的基礎上建立的,尚不能適應皮輥棉儀器化檢驗的要求,因此皮輥棉仍保留品級指標及其檢驗方法。考慮到在一個標準中同時保留品級、顏色級質量指標,既不利于廢止品級,也會造成一個標準中同時規(guī)定品級、顏色級而導致標準體例、內容的混亂。因此將GB1103-2012《棉花細絨棉》修訂為兩個國家標準,即GB1103.1《棉花細絨棉鋸齒加工》和GB1103.2《棉花細絨棉皮輥加工》,其中鋸齒棉標準采用顏色分級指標體系,皮輥棉標準仍維持品級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棉花市場上流通的細絨棉98%是鋸齒棉。所以對于新標準的修訂,人們更多關注的是GB1103.1《棉花細絨棉鋸齒加工》(以下簡稱新標準)內容的變化。 新標準質量要求中規(guī)定的質量指標有11項,分別是顏色級、軋工質量、長度、馬克隆值、回潮率、含雜率、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危害性雜物(異性纖維含量)、反射率、黃色深度。顏色級、軋工質量、長度、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危害性雜物等是反映棉花品質的指標?;爻甭屎秃s率雖然是質量指標,但在新標準中不是“從質處理”,而是“從量處理”的,用于棉花的公定重量折算。 顏色級劃分:依據棉花黃色深度將棉花劃分為白棉、淡點污棉、淡黃染棉、黃染棉4種類型。依據棉花明暗程度將白棉分5個級別,淡點污棉分3個級別,淡黃染棉分3個級別,黃染棉分2個級別,共13個級。值得注意的是白棉3級為顏色級標準級。顏色級用兩位數字表示,第一位是級別,第二位是類型。 顏色級代號表 軋工質量:根據皮棉外觀形態(tài)粗糙程度、所含疵點種類及數量的多少,軋工質量分好、中、差三檔,分別用P1、P2、P3表示。好的皮棉外觀形態(tài)表面平滑,棉層蓬松、均勻,纖維糾結程度低,帶纖維籽屑少,棉結少,不孕籽、破籽很少,索絲、軟籽表皮、僵片極少。中檔皮棉表面平整,棉層較均勻,纖維糾結程度一般。差檔皮棉外觀形態(tài)表面不平整,棉層不均勻,纖維糾結程度高。 軋工質量分檔條件 軋工質量實物標準根據軋工質量分檔條件和軋工質量參考指標制作,每一檔均為底線標準。 軋工質量實物標準分保存本、副本和仿制本。保存本為副本更新的依據,副本為仿制本制作的依據。軋工質量實物標準是評定棉花軋工質量的依據。副本和仿制本應每年更新,并保持各級程度的穩(wěn)定。軋工質量實物標準使用期限為一年(自當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長度修訂:取消了對六級、七級棉花的長度限制。原標準規(guī)定六級、七級棉花的長度均按25毫米計,記為25.0mm。28毫米為長度標準級。棉花手扯長度實物標準根據纖維快速測試儀測定的棉花上半部平均長度結果定值。即棉花手扯長度應校準到纖維快速測試儀測定的棉花上半部平均長度水平。 馬克隆值:新標準根據馬克隆值的取值范圍將馬克隆值分為三級五檔,B級為馬克隆值標準級。 馬克隆值分級分檔表 回潮率、含雜率:新標準規(guī)定棉花公定回潮率為8.5%,棉花回潮率最高限度為10.0%。棉花標準含雜率為2.5%。在標準修訂過程中,紡織部門提出:“隨著棉花加工技術的提高,在正常加工條件下,鋸齒棉的含雜率應該低于2.5%,要求對標準含雜率進行修訂”。但由于目前缺少這方面的試驗數據,有待將來作進一步調研,取得足夠數據后進行修訂,所以目前這一標準保持不變。 斷裂比強度:農業(yè)部2000年曾經對中國和美國棉花斷裂比強度進行過比較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與美國棉花的斷裂比強度水平相當,因此本標準參照美國棉花分級手冊,提出了斷裂比強度的分檔表。 斷裂比強度分檔及代號 長度整齊度指數:長度整齊度指數分為很高、高、中等、底、很低共5檔,分別用U1、U2、U3、U4、U5表示。 長度整齊度指數分檔及代號 危害性雜物:為了有效降低棉花中的異性纖維含量,新標準在GB1103-2007的基礎上,對成包皮棉中異性纖維含量分檔提出更嚴格要求。分檔所采用的數據是根據部分紡織企業(yè)提供的數據和有關部門的意見綜合確定的。新標準將異性纖維含量程度分成“無、低、中、高”四檔,分別用相應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N、L、M、H”作代號來表示。另外,新標準規(guī)定,棉花加工單位在棉包刷嘜時要刷上異性纖維含量代號。 全方位提升棉花產業(yè) 影響 采收 對機采棉提出更高要求加工改進棉花加工方式 對機采棉提出更高要求 我國機采棉的質量水平本就低于手摘棉,新標準中的顏色級比品級下降幅度更大。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協會分析,按照新標準,機采棉將會降級至4級左右,而過去多為2到3級,這意味著每噸棉花將減少收益500元左右,如果加工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則有可能造成降類,由白棉降為淡點污棉,每噸棉花收益將會下降700元以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協會人士說,入儲是新疆和兵團棉花主要的銷售渠道,今年國儲棉收購價格為20400元/噸。為了保證棉花質量,植棉師團必須重視機采棉的采收和加工環(huán)節(jié),加大設備投入、提升技術改造能力,以便在采收、加工過程中減少棉花清理次數,降低對棉花內在質量的破壞。 加工 改進棉花加工方式 顏色級分布統(tǒng)計分析顯示,新疆地區(qū)顏色級主要集中在白棉類型,手摘棉白棉1、2、3級,機采棉白棉2、3、4級。黃河流域、尤其是長江流域收購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分級分垛。 新標準中的軋工質量指標,使得棉花加工企業(yè)快速收購快速加工的方式需要轉變,企業(yè)應保持合理車速,軋工質量差的棉花將不能入儲,特別是內地的摻混加工可能導致顏色級類型改變,由白棉類型變?yōu)榈c污棉。 據了解,為了應對即將實施的新標準,目前新疆及內地江蘇、山東等一些400型棉花加工企業(yè)都新上了皮清機,加大對籽棉的排雜、排短纖維及“三絲”的清除力度,提高皮棉的品相和色澤,但棉花經過皮清機梳理異雜時也勢必將部分棉纖維拉斷軋傷,使皮棉的短絨率上升、皮棉的強力下降,不利于棉紡織企業(yè)生產。 從對阿克蘇、庫爾勒和巴楚三地的棉企來看,因執(zhí)行新的棉花標準,軋花企業(yè)今年計劃提早對設備檢修,加大投入,更換機器重要零部件,以期提高皮棉軋工質量。部分軋花廠表示,因目前只能由生產、棉檢人員參照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和相關生產、收購、加工、檢驗、使用環(huán)節(jié)需注意的問題摸索測試。一些軋花廠根據新疆自治區(qū)技術監(jiān)督局、纖檢所的要求加大棉檢室設備更換,主要是試軋機、馬克隆值測定儀、棉花檢驗臺的維修和購置,目前疆內主要使用的馬克性值儀為MC型。 新標準重新修訂了馬克隆值檢驗方法,加上考慮到2013年交儲難度或將提升,軋花企業(yè)大多對籽棉收購策略有所調整。由于新疆棉區(qū)收購前期、中期籽棉品級按原標準以2、3級為主,馬值也不會出現C1的情況,因此今年部分軋花廠計劃早開秤、早收購、早加工,不再像往年一樣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開秤。 用棉 形成新配棉方案 原標準將棉花分為7個品級,按原標準的品級,難以成為企業(yè)購買原料的依據,所以紡織企業(yè)的用棉通常有一套自身的標準,無論棉花是如何采購,企業(yè)都按自己標準重新評定。采購按國家規(guī)定的品級標準執(zhí)行,配棉采用的是注重物理指標的自定標準。而新標準細化到4個顏色類型13個顏色級,非常接近于企業(yè)習慣的自身的“配棉標準”,使企業(yè)在采購、配棉環(huán)節(jié)使用的標準一致,徹底解決企業(yè)配棉使用和采購結價不統(tǒng)一的問題。 新棉花標準的實施對紡織企業(yè)產生的根本影響是引起“廠內技術級評定方法”的發(fā)生變化,進而引起廠內財務成本核算表變化(企業(yè)根據自身產品品種和設備自定),最終導致廠內考核技術處和原料處政策發(fā)生改變,實現企業(yè)提高產品質量、節(jié)約原料成本的目標??梢哉f,企業(yè)根據棉花新標準制定出新的棉花技術級評定表,對內形成廠內新的配棉方案,對外形成新結算價格表,是紡織企業(yè)貫徹實施新標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結算 提高棉花價格 原標準分為1~7共7個品級,標準級為三級,從三級每向上向下浮動一個級,價格就會有相應的上浮或下浮3%左右,這就是品級差價率。新標準則根據棉花的明暗程度和黃色深度,將顏色級分為白棉、淡點污棉、淡黃染棉、黃染棉四種類型,還依據棉花明暗程度將白棉分5個級別,淡點污棉分3個級別,淡黃染棉分3個級別,黃染棉分2個級別,共13個顏色級,白棉三級是標準級。由于質量評價體系發(fā)生了變化,品級和顏色級之間沒有一一的對應關系,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質量指標的價格關系,所以新的貿易結算體系也隨新標準應運而生。 2012年11月21日,中國棉花協會發(fā)布了與新標準相適應的國內棉花貿易規(guī)則,即《棉花買賣合同及一般條款》(適用于國產棉貿易),簡稱《中棉協―國產棉條款》。 鋸齒加工細絨棉質量差價表 從《鋸齒加工細絨棉質量差價表》看,白棉二級和白棉一級每噸價格分別比白棉三級高出300元和600元,而白棉四級和白棉五級每噸價格則比白棉三級低500元和1000元;同屬三級棉,每噸淡點污棉和淡黃染棉的價格比白棉三級的價格更分別低出1200元和2000元。 新標準劃分了棉花類型和級別,所以既有類型差價,又有級別差價,顏色級的差價比原來的要相對復雜。除顏色級外,新標準其他貿易結價指標即馬克隆值、長度、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軋工質量和異性纖維對棉花價格的影響,也比原標準除品級外的長度、馬克隆值、公定回潮率、含雜率對棉花價格的影響要大。所以,新標準更加注重內在質量,更貼近紡織需求。 按照新的貿易結算體系計算,2012年度棉花收儲價格上升257.66元/噸,2011年度棉花收儲價格上升195.54元/噸。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提高明顯,西北內陸反而提高不多。主要原因一是品級指標在貿易結算中權重過大,新體系按照內在質量指標綜合考慮,顏色級權重下降,二是長度指標在價格中權重下降??偟膩碚f,新的貿易結算體系提高了棉花價格。 解惑 為何新標準中沒涉及短絨率? 在新標準中沒有涉及棉花短絨率的內容,對此不少棉紡企業(yè)在追問為什么。中國纖維檢驗局的專家鄭和貴解釋道,短纖維指數是通過現為平均長度換算出來的,不是直測指標。它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進行校準,測試的數據可高可低、相差很大,數據飄忽不定。根據全國各個縣的棉花短絨率測試數據顯示,數據最高的和最低的縣數據相差一倍,有的數據是十幾,有的達到三十幾,所以無法選用。 另外就是常規(guī)儀器檢測棉花短絨率指標的勞動強度非常大。一個成熟的工人需要測4個樣品,無法滿足包裹檢驗的需要。此次新標準沒有增加短絨率的內容,主要是考慮到無法檢測。 一位棉紡領域的專家表示,他們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很多棉紡企業(yè)都希望能將短絨率指標放進新標準之中。他說,我們的新標準是向美國標準靠近的,而美國標準也沒有短絨率這一項。他認為,在上世紀90年代制定標準的時候,短絨率指標這個問題還不很突出,原因是當時的棉花在統(tǒng)籌統(tǒng)管的狀態(tài)下,全國的棉花軋花工藝是都是按照統(tǒng)一要求進行。而現在已經是市場經濟,棉花的軋花工藝都是按照市場規(guī)律運作。 短絨率指標的問題除了有技術上的考慮,還有各方利益的考慮。棉花軋花工藝屬于農業(yè)領域,棉紡企業(yè)屬于工業(yè)領域,兩個領域不能完全對接。如果是擁有棉紡產業(yè)鏈上下游的大型企業(yè),一般會兼顧各道工序。另外就是棉花短絨率的檢測速度慢,可能確實在技術上難以實現。 有企業(yè)負責人認為,雖然新標準中沒有規(guī)定棉花短絨率,但是企業(yè)可以通過棉花長度整齊度指數對棉花的短絨率進行評價。因為這兩個指標是存在相關度的,所以企業(yè)也可以關注棉花的長度整齊度指數。不過,大多數企業(yè)還是認為,短絨率對棉紡工藝十分重要,直接決定了落棉率等工藝指標。 核心變化 顏色級 新標準主要變化是取消了品級,增加了顏色級、軋工質量指標及檢驗方法;將色特征級修改為顏色級,并明確顏色級相關條款為強制性條款;增加了“白棉、淡點污棉、淡黃染棉、黃染棉、主體顏色級、軋工質量”的定義;明確了顏色級劃分、顏色分級圖和顏色級實物標準;明確了顏色級檢驗分感官檢驗和大容量快速棉纖維測試儀檢驗;明確了軋工質量劃分、軋工質量分檔條件、軋工質量參考指標和軋工質量實物標準。 顏色級文字描述 一線心得 神禹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洪濤:原標準的品級由人工感官判定,新標準的顏色級由儀器判定,減少了人為的因素,檢驗結果將更加客觀公正。由此看來,隨著信息化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儀器判定棉花品質替代人工感官判定是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新標準增加了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等儀器檢驗指標,有利于棉紡織企業(yè)配棉,對正規(guī)渠道購進的棉花使用起來放心多了,無須再逐包檢驗。 恒源棉業(yè)有限公司工程師閆輝:原標準將棉花分為7個品級,新標準細化到4個顏色類型13個顏色級。按原標準的品級,難以成為企業(yè)購買原料的依據,而新標準將企業(yè)配棉所需要的指標都涵蓋了,企業(yè)配棉更方便。 華鵬棉業(yè)有限公司棉檢師刁先啓:紡織企業(yè)買棉主要考慮成紗質量,原標準沒有相關指標,一旦出現貿易糾紛,紡織企業(yè)很難打贏官司。新標準明確了很多相關指標,再遇到貿易糾紛,紡織企業(yè)就有了解決的依據。 平棉紡織集團副總工程師李季媛:長期以來,原棉進企業(yè)后,通常需要逐包檢驗、分類排隊,然后再根據生產品種分類使用。整個程序下來,三四個人需要忙活兩三天。在新標準中,對紡織企業(yè)所需要的各項指標都包括了,而且是通過儀器檢驗比較公正。原來紡織企業(yè)繁瑣的檢驗程序可以省去了,必然對節(jié)約用工、降低成本有好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yè)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