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將上演中美印“三國演義” 低價棉將不再有
美國(棉花)市場服務公司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研究員唐仲慶認為,2007/2008年度中國棉花市場的棉價將在高位運行。 新棉花年度中國棉市 將上演中、美、印“三國演義” 美國(棉花)市場服務公司進入中國棉花市場已經10多年,作為外商,唐仲慶將中國市場的變化盡收眼底。 中國棉花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唐仲慶說,當前中國棉花市場在與國際棉花市場接軌,改變了過去近乎封鎖的狀態(tài),與國際棉花市場緊密相連,相互影響。2006年8月中國棉花協(xié)會召開了2006’中國棉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以“全球化與中國棉業(yè)”為主題,也在表明我國棉市國際化程度在提高。 中國進口棉結構在悄然轉變。唐仲慶介紹,進口棉結構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為美棉使用量的逐漸減少和印度棉的增加。雖然當前中國的進口棉仍以美棉為主,但是美棉所占的比例在逐漸減少。 在中國使用印度棉量不斷增加和中國棉花市場變化的同時,世界棉花生產格局也發(fā)生了變化。從2007/2008年度世界棉花生產看,印度棉花產量超過美棉,印度躍居世界第二大產棉國,僅次于中國。 因此,唐仲慶認為,2007/2008年度國際棉花市場的狀況由中國、美國和印度三大產棉國的情況共同決定。 唐仲慶分析,2007/2008年度國際棉花市場上有兩點顯著的特征:第一,美國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降。據(jù)統(tǒng)計,今年美國棉花產量將下降19%—20%。第二,印度棉花產量將創(chuàng)歷史新高。據(jù)統(tǒng)計,印度今年棉花將增產到515萬噸,刷新了往年400多萬噸的歷史記錄。 雖然我國2007/2008年度棉花產量預計達到700萬噸以上,但是中國棉花市場仍存在巨大的缺口。 由上,他認為,美國棉花減產、印度增產和中國缺口大三點決定2007/2008年度中國棉花價格將比本年度高。 多重因素導致 新棉收購價格上漲 唐仲慶認為,綜合多重因素,新年度中國棉市新棉收購價格將會上漲。 先看印度2007/2008年度棉花收購價格,唐仲慶對記者說,據(jù)他的印度朋友介紹,印度今年的新棉上市價格預計在66—67美分/磅,當新棉大量采摘時,棉花價格或將會稍微下降,但仍將在60美分/磅以上。印度新棉收購價格與去年相比,漲幅達11%—12%。去年,印度收購價格在55—56美分/磅。 其次,美棉當前漲幅為28%。唐仲慶介紹,2006/2007年度以來,美國紐約期貨市場棉花最低基本價格為去年的48美分/磅,而當前,紐約期貨棉花基本價格在60美分/磅以上,漲幅達28%。 由于美國棉花產量大幅下降,自然棉花價格下降的可能性很難存在。唐仲慶說,據(jù)他的美國朋友介紹,美棉上市時紐約期貨棉花基本價格將在56—58美分/磅。因為中國在新棉上市初期將先使用自己的棉花,隨后才是進口棉。這樣以來,2007/2008年度美棉到達中國的價格不低于70美分/磅。 唐仲慶對記者說,2007/2008年度,如果按印度新棉收購價格的最低漲幅10%,中國去年最低收購價格12400元/噸計算,中國新棉收購價格將達到13600—13800元/噸。這說明,新年度中國低價棉將不再有。 同時,唐仲慶指出,在影響新年度棉花價格的因素中,紡織企業(yè)的生產狀況不可忽視,但,就當前中國紡織企業(yè)生產狀況看,基本保持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的大的變動。就企業(yè)資金來說,一方面,當前紡織企業(yè)的自有資金越來越多,受國家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程度相對減??;另一方面,國家從保護棉農利益角度出發(fā),將為新年度棉花收購企業(yè)資金的支持提供較寬松的環(huán)境。所以,這些因素對棉花價格都影響不大。 此外,從當前社會的大環(huán)境來看,中國棉花價格上漲是合理的。當前,中國物價指數(shù)不斷上漲,從小麥、食品、肉類等產品價格上漲看,中國新棉收購價格上漲符合大的環(huán)境。 外商經營產品多樣化 期待進入中國收購市場 作為外商,在唐仲慶眼里中國棉花市場的變化又有著另一道風景。 他感受到美棉在中國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他說,當前許多中國的棉麻公司、私人企業(yè)和一些外資企業(yè)都加入到棉花貿易中來。 因為中國棉花貿易中有了更多主體的參與,棉花貿易工作也大不如從前好做,所以他們主要在開發(fā)棉花資源上做工作。隨著市場對外棉品種需求的轉變,他們將貿易品種擴大,不再單一地供給美棉,還增加了印度棉和中亞棉。 他指出,棉花價格應該在市場運作過程中平衡,而政府的調控或者壓制棉價并不能形成棉花市場價格。他認為,新棉價格有一定的自然抬升是合理的,符合當前市場的運行規(guī)律。 去年,中國政府允許外商參與到中國棉花市場的收購中來,引起了我國棉花市場長時間的騷動,狼來了的口號一時間響徹業(yè)內。 唐仲慶說,他們很希望參與到中國棉花市場的收購、加工、銷售中來,但當前對中國政府的政策還不是很了解,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操作信息和有關資料。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