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纖檢局:“三絲”怎么控制比較好?
“紡織企業(yè)說,只要‘三絲’控制得好,他們愿意多出一千,棉花企業(yè)說,別說一千,三百就夠了。那為什么最終棉花企業(yè)還是不愿意在‘三絲’上花費工夫,紡織企業(yè)也不接受所謂的無‘三絲’棉花呢?”省纖檢局有關負責人在7月19日召開的河北省棉花協(xié)會工作會議上就此做了發(fā)言?! ? 這位負責人首先介紹了河北省2007年的棉花公檢情況:就品級而言,全省2級皮棉占6.7%,3級占72.4%,4級則在20%左右,總體品級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就長度而言,30毫米以上長度的皮棉占40.7%,29-30毫米的占51.4%,28毫米以下的占7.9%,總體看,長度指標好于全國平均值。另外,去年河北棉花的整齊度、色澤、強力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是異性纖維多,一致性差。河北的籽棉質量一直不錯,但為什么就加工不出好皮棉來呢?原因主要是全省棉花加工企業(yè)小而散,市場秩序混亂,沒有品牌意識,嚴把“三絲”關的觀念沒有深入人心。 他表示,這兩年來,無“三絲”棉花需求大增,但供不應求,只能通過進口棉來彌補。目前,國內無“三絲”棉花市場還沒有成型,也沒有規(guī)模效應,更沒有形成優(yōu)質優(yōu)價的氛圍,其后果是紡織廠不能找到穩(wěn)定的貨源,軋花廠則處于被動地位,挑揀異性纖維的積極性不高。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這位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確定買賣雙方都認可的標準問題,其次,要解決貨源問題,形成規(guī)模市場。為此,河北省纖檢局正在摸索如何在皮棉加工之前挑揀“三絲”的方案,在籽棉階段挑揀“三絲”更為準確,加工出來的皮棉異性纖維指標合格率也將大大提高,而且便于軋花廠對挑揀“三絲”的工人進行考核。此外,該省纖檢局還將牽頭成立河北省無“三絲”棉花企業(yè)聯(lián)合會。 轉載本網(wǎng)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