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我國不會增加棉花進口
就像1995至1997年中國大量進口棉花托起了每磅80美分以上的高棉價一樣,近期的國際市場棉價將因中國不會增加進口而呈陰跌態(tài)勢,預計在中國大幅增加進口量之前會一直在底位徘徊。 9月份的新棉上市加劇了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態(tài)勢,入世前我國不會增加棉花進口,收購壓力將使國內棉價直逼國際市場。在上一季棉花供大于求且銷售不旺的情況下,今年我國棉花產量將超過490萬噸,這已與我國最高年需求量相當接近,國內棉花市場供大于求的市況將進一步加大。如果我國能在今年底順利入世的話,明年棉花進口至少會高于近兩年5萬噸左右的水平。為減少對我國棉農的沖擊,當務之急是盡快消化這些國產棉,這就決定了入世前我國不會增加棉花進口,而只會通過降低國內棉價的辦法來保證每年上百億美元的棉紡織品出口。這種趨勢在6月份以后已經顯現(xiàn)出來:平均棉價已從12000元/噸(約為65.90美分/磅)一路回落到目前的9260元/噸(約為50.85美分/磅)。 我國下調棉價可能帶動國際棉價繼續(xù)探底。據悉,今年新疆棉的收購價格約在8000元/噸,加上軋花加工成本、銀行利息以及包括利潤在內1噸棉花約合9600元左右(其中還未計算棉籽等副產品加工帶來的利潤),與目前進口棉花港口交貨價格(含關稅、增值稅及港口費用)基本相當。此外,從新棉季開始我國將加大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流通環(huán)節(jié)的高成本可望降低,這為國內棉價下調拓出了新的空間。我國通過降低棉價緩解企業(yè)對進口棉的需求則是國際市場棉價繼續(xù)下跌的動力。8月28日《棉花展望》A指數降至每磅42.50美分 (不到8000元/噸),且跌勢未止;紐約10月份的棉花期貨已經跌到每磅38.35美分(約合7000元/噸)。由于美國棉農可享受政府巨額補貼,價格再低仍可以承受,因此在美國棉花庫存高達176萬噸且從市場上看不到任何上漲希望的情況下,國際棉價將繼續(xù)呈陰跌態(tài)勢。 據分析,我國正式入世的消息將會刺激國際棉價出現(xiàn)反彈,但是真正的反轉行情只有在我國大幅增加進口時才會出現(xiàn)。根據中美協(xié)議,中國入世當年的棉花進口配額為78萬噸(為歷史最高值),能否馬上形成進口的增加,還要取決于中國政府的決定,如配額如何發(fā)放,由誰來參與買賣,數量的分配等等很多懸而未決的事情都需要多方面協(xié)調。因此,專家認為,我國入世后棉花進口不會立刻大幅增長,且當年用滿配額的可能性不大,國際市場棉價也還將繼續(xù)在底位徘徊。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