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加壓、強控制下的膠管與膠輥
膠管指紡織橡膠廠生產的單個膠管,膠輥是指紡織廠上機應用的套在膠輥鐵殼上的膠輥。膠輥與羅拉在一定的壓力下,組成牽伸裝置的鉗口,羅拉與膠輥是對偶件,是一對摩擦副。羅拉制造廠生產出高精度、超高精度的無機械波羅拉,也應對膠輥的質量、結構等高度重視。膠管的結構、原料配方、制造工藝是高新技術,其技術難度也是很高的,它的制造比羅拉復雜得多,目前膠管的質量差異很大。因此膠輥要向高強、低硬、高耐磨、高表面不粘附(高抗繞)、適應重加壓、鋁襯套、不處理的方向發(fā)展. 大力推行鋁襯套膠管 高端及中高檔偏上的產品應當采用鋁襯套不處理膠輥。實踐證明有套差的膠輥的圓整度差,內應力大,膠層易龜裂、老化,影響紡紗質量與膠輥的使用壽命。雙層膠輥內層采用硬度在邵爾A硬度90度以上,l毫米左右套差能夠滿足與鐵殼的抱合,但仍然存在內應力不勻的問題,依然無法消除。在運行一段時間后會產生與單層膠管同樣的問題,嚴重時會產生大量紗疵。 鋁襯套膠輥所用的鋁管是采用柔韌性較好的鋁金屬原材料加入微量的錳、銅、鉻的優(yōu)質合金鋁材,鋁管材的尺寸精度直接影響套差及圓整度,這兩項關鍵性的指標及套差大小與鐵殼套制的抱合力有直接關系。套差大,抱合力也大,過大過小都會影響套后膠輥質量。鋁管的內徑控制在0.04毫米~0.07毫米最好,不能小于0.04毫米,若低于0.04毫米,鋁襯套膠管套后因間隙小,造成軸承回轉不靈活,潤滑油路不暢而卡死。 鋁襯管生產的膠管,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道關鍵成型工序是采用美國進口的冷喂料復合機頭擠出機,即膠料與鋁管同時擠出,膠料包覆鋁管的同時還采用抽真空的方式排出空氣,使橡膠完全包覆在鋁管表面,硫化后不產生氣孔,實現膠管內層與鋁襯管的套差。鋁襯套管與膠輥軸承是過盈配合,套裝時產生一定的應力。通過計算與實踐,鋁襯套管外徑處徑向壓力為零,也就是說其應力不傳遞到橡膠管層。因此鋁襯套膠管不產生套差的應力應變,即膠管內無內應力存在,使動態(tài)應力分布均勻,在運轉中不易產生變形、中凹、偏心、大小頭差異,不易龜裂、老化,使用壽命長,并具有抗臭氧、抗靜電的能力。其硬度隨時間變化也十分緩慢,鋁襯管膠管在使用10多個月后才增加1度左右。 目前,國內僅有的少數幾家橡膠廠引進冷喂料復合機頭的擠出機,如無錫二橡膠、江蘇如東紡織橡膠廠等。產品在工藝上達到國外鋁襯管的同等工藝水平。國內有的企業(yè)采用雙層膠管生產鋁襯套膠管,是先制成膠套,再手工套到鋁管上,實際上存在套差,不是零套差,完全失去鋁襯套的實在意義,是一種假冒的鋁襯套膠管。棉紡企業(yè)在購買時要十分注意。這種產品是一種雙層膠管,鋁管與鐵殼套裝后應力不向外層傳遞,但膠輥與鋁管套裝后,會在外層產生大小不同的應力應變,將會傳遞到膠管層內引起膠管的變化。因為有較大的周向應力,膠管硬度隨時間的推移很快有所降低,彈性減弱,應力不勻,在運轉中易產生偏心、大小頭等,難以適應現代大牽伸“重加壓、強控制”的要求。所以應進一步推廣鋁襯套復合膠輥,改善牽伸質量,這是紡制高端及中高檔棉紗、穩(wěn)定質量的重要物質基礎。 鋁襯套膠管在制造膠輥時須采用氣體或液體立套設備,壓套桿、膠管、膠輥軸承三者要同一中心,偏差要小于0.02毫米,否則會刮傷鋁襯內壁,影響圓整度。加工時要求一次套成。國產設備加工2000套后要重校三同心,套裝后要存放24小時,恢復定型后再進行磨礪工作。 增加膠輥直徑要有限度 膠輥的直徑大小在SKF搖架與YJ2-142搖架設計時前、中、后為28毫米×27毫米。國內較多企業(yè)采用直徑為30毫米的膠管,制成直徑為29.5毫米左右的膠輥,近來,有的企業(yè)使用的膠輥,直徑已突破30毫米甚至到31毫米以上。 在相同壓力下,前膠輥直徑加大與羅拉形成的鉗口握持力較與直徑小的膠輥握持力大而穩(wěn)定,握持弧面長,對縮小浮游區(qū)和紡紗三角形有利。膠輥直徑加大,壁厚增加,回彈性有所增強,動態(tài)圓整度較直徑小的膠輥好,由此帶來的摩擦力界增大,使纖維變速點位置更趨向前鉗口,握持力不勻率較小。直徑加大后,膠輥轉數降低,膠輥表面與纖維、羅拉摩擦次數減少,發(fā)熱量小有利散熱,可以減少纏花,延長使用壽命。 膠輥直徑加大好處較多,但有一定限度。在增加膠輥直徑時,需考慮膠輥結構與膠輥的內在質量,直徑加大后的膠輥當使用到小直徑或較小直徑時,硬度與彈性衰退,與同直徑的新的膠輥相比可能要差。有的文獻報道,較好的新制雙層膠輥65度,使用9個月后變成67度,鋁襯套新制膠輥65度9個月后變66度,并繼續(xù)在衰退變化。又據文獻報道,膠輥膠圈的使用周期對偶發(fā)性紗疵有相當的影響,尤其對H1、H2影響較大,膠輥膠圈是造成偶發(fā)性紗疵最多最常見的器材,所發(fā)生的紗疵是隨機的,時多時少。膠輥膠圈使用時間短,相對偶發(fā)性紗疵就少,使用時間越長,偶發(fā)性紗疵越多。因此直徑加大的限度要合理,應根據膠管內在質量與膠輥結構等因素全面考慮,一般國產膠管有較好的內在質量,直徑可選擇為29.5毫米,進口膠管的直徑為30毫米為宜,否則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只要解決生產中膠輥膠圈的合理使用與管理,偶發(fā)性紗疵就會大幅度下降。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