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激烈競爭使印度棉農舉步維艱
在印度Maharashta邦的一產棉村Vidarbha,至少有8位農民在最近的48小時之內自殺身亡。現(xiàn)在棉田正在成為印度的奪命場地之一,農民沒有能力擺脫貧困或者償還貸款,因此被迫走上自殺之路。 政府已經宣布了幫助棉農的措施,但自殺事件依然接二連三,因為政府的救濟資金并沒有送到他們手中。棉花生產是印度棉農敬畏的經濟生命線,但是自由貿易競爭摧毀了它,國際市場上的棉花價格不但下跌,同時發(fā)達國家為本國棉農提供巨額補貼,逼迫棉花貿易走進死胡同,印度棉農束手無策,相繼自殺,只留下一些寡婦生活在貧窮的第三世界小村莊里。 Vidarbha一度生產最優(yōu)質的棉花。但是棉花價格非常低。每公擔或者100公斤僅賣1700盧比,相比之下,2005年可以賣到2500盧比。薄弱的收入使得農民承擔不起盤旋上升的生活成本,即使是居住在農村。8個村莊居住172萬位農民,其中130萬農民生活在貧困之中,更有40萬農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大約200萬農民現(xiàn)在急需資金援助,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的經濟作物價格一直在往下掉。 自從2004年棉花和紡織品配額限制取消之后,第三世界的棉花種植者就面臨無情的生存競爭,美國農民得到巨額補貼,他們可以隨意把棉花以低價賣到國際市場。印度大部分農民種植BT棉,但BT棉需要大量的投資用于水利灌溉和采購化肥,但是生活貧困的農民沒有能力投資。當?shù)?5%的BT棉種植在非灌溉土地之上,這里既沒有適當?shù)墓喔仍O施,也沒有水利資源。因此產量很低,BT棉種植需要很多錢購買化肥。 只有長期的政府支持計劃才能幫助Vidarbha的農民擺脫痛苦。業(yè)內人士指出,印度政府應該保護棉花經濟,為農民提供信貸便利。政府必須恢復醫(yī)保、教育,并為廣大的農民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促進有機棉生產,或者天然棉花種植,因為天然棉花生產成本比BT棉生產成本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